7月14日,重庆市涪陵区石沱镇光明村暖意融融,一场聚焦独居老人的志愿活动在此举行。活动现场,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独居老人毛克忠家中,有的俯身清扫院坝落叶杂物趣操盘,有的细心整理屋内物品,短短时间里,原本杂乱的院坝焕然一新。这场活动不仅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,更让他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。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如何让这一末梢更灵敏、更高效?涪陵区石沱镇以党建为舵、以社工为桨、以智治为帆,构建起“党建引领有力度、社工服务有温度、基层治理有精度”的协同治理新格局。
党组织建到哪里,治理触角就延伸到哪里。石沱镇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构建起“镇党委-村(社区)党组织-网格党支部-党员中心户”四级组织体系,让党的旗帜在治理一线高高飘扬。在“党员亮身份、树形象、作表率”活动中,全镇设立20个“党员先锋岗”、划分5个“党员责任区”,党员带头冲在环保宣传、矛盾调解、民生服务第一线。以前,居民参与环保工作积极性不高趣操盘,如今通过党员入户宣讲、带头践行垃圾分类,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0%。
展开剩余59%基层治理,既要“筋骨”也要“温度”。石沱镇聚焦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,让服务更精准、更贴心。一方面趣操盘,实施“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”,累计开展政策解读、应急处置等培训10场次,覆盖600余人次;推动62名社区工作者参与专业考试,通过构建社区工作者社会评价机制,培育“全科社工”,让社工从“专岗专干”变身“一专多能”。另一方面,组建智扶、助农、环保3支特色服务小分队,针对老人、农户、特殊群体等提供“定制服务”,累计开展个性化服务40余次,1000余名志愿者接力参与,让1.2万群众感受到“家门口的温暖”。
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路”成为石沱镇基层治理的新常态。依托“141”基层智治平台,将网格员、党员志愿者、社会组织等力量“网罗”其中,实现风险隐患排查、矛盾纠纷化解、民生服务供给“一键调度”。
截至目前,平台累计处置风险隐患事件1000余件,推动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60%,群众满意度攀升至98%。同时,推广“民呼我为”“基层智治”小程序趣操盘,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自管自治、自我服务,有效提升群众参与主动性,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发布于:北京市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